《阙楼仪仗图》绘制于懿德太子墓,其主人是懿德太子李重润(公元682年—公元701年),是唐中宗李显与韦皇后所生的唯一的儿子。大足元年被祖母武则天处死。|陕西历史博物馆
1971年,考古学家对唐代乾陵进行发掘清理,发现了一幅迄今为止唐代最恢弘的壁画。本以为这是一座帝王之墓,但没想到,它的墓主人是一位只有19岁的少年。
这幅壁画究竟是何人所做?19岁的少年又因何而死?
19岁被祖母杖杀
这位少年就是唐代历史中“最悲剧”的太子——懿德太子李重润。
李重润是含着金钥匙出生的,他的父亲是当朝太子李显,祖父是唐高宗李治,祖母是日后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女皇武则天。
据《旧唐书》记载,李治十分喜爱这个孙子,在其出生后便封为“皇太孙”。如无意外,李重润本人将继承大唐江山,成为一代帝王。
弘道元年十二月初五(683年12月28日)李治病逝,李显继位。李重润成为太子,但父亲只是一个傀儡皇帝,大权完全掌握在祖母武则天手中。
弘道元年(683年)十二月,唐高宗病逝,临终遗诏:太子李显于柩前即位,军国大事有不能裁决者,由武氏决定。|Wikipedia
即位后,李显寻求妻子韦氏外戚的力量干涉,准备提拔岳父韦玄贞为侍中,却遭到了顾命大臣、中书令裴炎的激烈反对。
据《资治通鉴》记载,这位年轻的皇帝气愤之余说了一句:“朕即使把天下都给韦玄贞,又有何不可?还在乎一个侍中吗?”
李显万万没想到,这句话竟然成了废黜他的理由。据《新唐书》记载:“中宗失位,太孙府废,贬庶人,别囚之。”年仅三岁的李重润受到了政治牵连,失去皇太孙的身份贬为庶人。
公元698年,李显又被武则天复立为太子,李重润的命运也跟着迎来了曙光,被封为邵王,但这却是他悲剧人生的开始。
仅过了三年,李重润遭人诬陷构罪,说他与妹妹永泰郡主李仙蕙的夫婿魏王武延基私下议论当时得幸于武则天的张易之兄弟如何恣意出入内宫。
武则天得知后大怒,将李重润、李仙蕙和武延基杖杀。年仅19岁的李重润,成为了政治斗争的牺牲品。
父亲的补偿:虚拟皇宫
痛失爱子的李显无能为力,直到705年2月22日,宰相张柬之等人发动“神龙政变”,逼迫武则天退位,这才迎来命运转机。
706年,唐中宗李显复位,追封李重润为皇太子,谥号懿德,将其灵柩由洛阳迁到乾陵陪葬。据《旧唐书》记载,李重润生前“早以孝友知名”,可以看出他和父亲的关系非常好。
为了告慰儿子的亡灵,李显收集天下金银珠宝为其陪葬。但这些还不够,李显煞费苦心地在陵墓墙壁上为其打造了一幅巨型《阙楼仪仗图》。
该图绘制于墓道东西两壁上,共两幅。东壁图高3.04米、宽2.96米;西壁图高3.05米、宽2.98米。图为《阙楼仪仗图》(局部)|陕西历史博物馆
这是李显为儿子打造的一场“虚拟皇帝梦”。
这幅图描绘了太子参与“大朝”的威风和排场。所谓“大朝”,就是每年正月,由朝廷举办的规格最高的礼仪活动,作为接班人的太子,这一天要摆出全副仪仗,隆重出席。
阙,是皇宫中前对称建置的高台建筑物,通常左右各一,最高等级是三出阙建筑,在古代社会为帝王专用,太子通常是二出阙。
为了补偿儿子,这幅壁画中阙楼图的建筑结构破格使用了三出阙。考古学家推测,这是让李重润在虚拟的皇宫里,永远享受着他未曾实现的皇帝梦。
用尺子作画
为了凸显帝王之气,画师放弃了中国古代画作的写意技法,而采用界画的方法。
界画,是专门描画宫室楼阁、舟船桥梁的绘画,因作画时用界尺引线,因而得名。它的技法严谨工细,一点一笔皆要求中规中矩,合乎建筑比例,堪比现代的“施工图”。
整幅画面非常开阔,以山为背景,画了城墙、阙楼和即将出城的仪仗队。仪仗队的规模相当庞大,能数出来的就有196个人,人人表情肃穆,依照职能的不同,被分类排列。
《阙楼仪仗图》(局部)|陕西历史博物馆
这些卫士全都戴着幞头,身穿圆领长袍,腰间佩着箭囊。在他们身后的三辆豪华车驾前,还并排站立着十几名侍臣,手中高举遮阳挡风的伞扇。
这几辆车名叫辂车,是太子专属的交通工具。辂车前面有两柄伞、两柄圆扇和两柄长方扇,都是为太子大朝助威的仪仗,众多仪仗拱卫着太子的车辇。
出行场面如此之盛大,可谓气派之至,不过真实历史中的李重润,根本没有机会享用这样的辂车,也没有被这样的仪仗队簇拥过。“不幸生在帝王家”,这句话全落在李重润身上。
《阙楼仪仗图》(局部)|陕西历史博物馆
父亲的心愿?
李重润的人生紧随父亲命运的改变而出现转机,我们无法得知19岁的李重润是否也有称帝之心。
但《太平广记》记载,“唐中宗为天后所废,于房陵仰天而叹,心祝之,因抛一石于空中,曰:‘我后帝,此石不落。’其石遂为树枝罥挂。”当时父亲李显已被贬为庐陵王,但重登帝位之心从未消失。
他为儿子打造的这场“虚拟帝王梦”——《阙楼仪仗图》,究竟是在告慰李重润,还是在告慰自己?我们不得而知。因为历史中的李重润,从来没有选择权。
撰文:Arvin
编辑:Arvin
版式设计:Arv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