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尽汤恩伯的十大职务,才能真正读懂,民国时期乱糟糟的军队编制(中)

发布日期:2024-08-24 06:17    点击次数:91

图片

图片

03

1938年6月 第31集团军总司令

抗战初期“边打边整理”的阶段,军委会逐渐取消了“路军”、“兵团”、“军团”高级建制,决以集团军为基本战役兵团,因此第20军团在武汉会战之前,正式扩编为第31集团军,汤军团长也变成了汤总司令。

在日军的大举进攻下,中央军留在黄河两岸的部队寥寥无几,因此第31集团军倍受重视,曾辖第13军、第52军、第92军和第98军,并一度接受重庆军委会的直接指挥,至1940年,汤恩伯还有了自己的地盘:升任“鲁苏豫皖边区总司令”。

这块地盘不算很大,然而汤恩伯总算得到了拥有军政全权的辖区,不仅政治地位上升,也为其大肆扩军提供了便利。

至1941年底,汤系部队已多达四个集团军的番号,标志着中央军一个新派系的崛起。

图片

第31集团军总司令

04

1942年1月 第一战区副司令长官

囿于只是陆军中将衔,因此在卫立煌去职后,接任第一战区司令长官的是陆军二级上将蒋鼎文,汤恩伯只能屈居副司令长官,但却掌握着该战区大部分正规军,后面又有校长撑腰,自然不大服气蒋鼎文。

而且汤恩伯仍兼“鲁苏豫皖边区总司令”,获准在河南叶县单独设立“副长官部”,干脆不跟蒋鼎文合署办公,后者亦无可奈何。

此时汤副司令长官直接控制的部队,已达40万大军,跻身“陈胡汤”三大军事集团之列。

正副司令长官之间的不和,加之汤恩伯又沦为天天朝重庆送礼的政客,第一战区武备松弛,黄河防线形同虚设,1944年豫湘桂战役爆发后,第一战区在豫中会战中,37天连失38座城,蒋、汤随溃兵狼狈逃往豫西。

豫中惨败震动朝野,校长大怒之下,把蒋鼎文和汤恩伯双双撤职,这也是汤恩伯首次吃瘪。

图片

第一战区副司令长官

05

1945年3月 第三方面军司令官

毕竟是嫡系,在校长的心目中还算能打,因此汤恩伯仅仅半年以后便被起复,1944年11月出任“黔桂边区总司令”,率领从各地抽调的部队,向突入贵州的日军发起反击,先后参与了桂柳追击作战和湘西会战。

这个职务跟之前的“鲁苏豫皖边区总司令”相似,都属于战区以下“临时性地区总指挥”。

西南战场略稳后的1945年春,陆军总司令部整理部队编成四个方面军,之前戴罪立功的汤恩伯,出任第三方面军司令官,算是“官复原级”。

“方面军”理论上辖二个左右的集团军,或者直接指挥四到六个军,其级别略低于大型战区,但又明显高于集团军,因此笔者一直强调,它属于“副战区级”的建制,且存在时间较短。

图片

桂柳追击作战期间

06

1946年 徐州绥靖公署副主任

1945年底以后,原各大战区也纷纷改制为“绥靖公署”,故而汤恩伯在沪宁受降完毕后,1946年2月调任以三战区改编的“徐州绥靖公署”副主任(仍兼京沪卫戍区总司令)。

这充分说明,汤恩伯之前的三个职务(两个边区总司令、方面军司令官)确属副战区职。

徐州绥署副主任汤恩伯,同时兼任长江北岸的第一绥靖区司令官,指挥机关由第三方面军司令部缩编而成。

顺便说一句,正是由于汤恩伯曾长期担任京沪卫戍区总司令职,至蒋家王朝风雨飘摇之际,才奉命顽抗于长江下游地区。

绥靖区普遍是由抗战时期的“集团军”改制而来,不过最初组建的几个绥区级别稍高,多以“方面军”缩编组建。

比如汤恩伯第一绥区、王耀武第二绥区等等,考虑到方面军司令官的级别,这二人职务其实都比较特殊。

未完待续!

图片

方面军司令官们

图片

阅尽汤恩伯的十大职务,才能真正读懂,民国时期乱糟糟的军队编制(上)

路军、集团军、方面军、兵团、军团这些编制哪个规模大,级别高?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